每天约5万吨快递垃圾去哪儿了?
可循环包装成本高昂,增加了快递垃圾处理难度。
1. 国内每年产生多少快递垃圾?
2. 快递垃圾的组成与处理方式
根据摆脱塑缚的报告,超95%的塑料袋类快递包装,制作原料使用的是回收料。即来源于工业、农业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废塑料,被制成黑色的塑料颗粒后,经过热融,最终被制成快递塑料袋。这些被丢弃的塑料袋,回收价值少,往往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被焚烧或者填埋。

3. 快递垃圾给环境及
垃圾处理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摆脱塑缚向我们介绍,大量的快递包装材料若最终变成垃圾,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产生较大的环境影响。
塑料快递包装目前回收率极低,大部分塑料包装不能回收再利用。塑料垃圾的处置,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都容易产生污染。快递包装中的塑料如果未能及时回收,将会流向土壤和海洋中,崩解为微小颗粒进入鱼类和鸟类(身体),最终进入人类餐桌和体内,对于人类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来讲都是一种灾难。
对于日益增加的快递垃圾,国内并非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如《固废法》规定,电子商务、快递、外卖等行业,应当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优化物品包装,减少包装物的使用,并积极回收利用包装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邮政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电商法》规定,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和再利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要求规范回收利用,生产企业可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规范回收废弃产品和包装,直接处置或由专业企业处置利用。产品回收处理责任也可以通过生产企业依法缴纳相关基金、对专业企业补贴的方式实现。
按相关法律的规定,电商与快递包装应该被回收,同时进行减量化。电商卖家、快递公司和生产包装的企业,都需要对这些包装负责。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以千万吨计的电商垃圾,不仅导致城市垃圾清运量大幅提高,同时还造成了处理责任承担不公的现状。
4. 每个人都为快递垃圾付出了成本
回料制作的塑料包装袋,由于制作原料含农业废弃物与工业边角料,可能会对接触者的健康产生影响。消费者由于接触时间较短,影响可能并不明显;但快递员长时间分拣接触,可能会被劣质塑料包装袋中的重金属以及化学物质影响身体健康。
目前快递企业为应对快速增长的快递垃圾,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包括不再进行二次包装、胶带瘦身、填充物减量化、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研发低克重高性能的纸箱,以及推广循环包装、循环中转袋等等。
2022年3月,摆脱塑缚发布一份名为《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之快递企业包装减量及绿色循环行动评价2021》的报告,对11家快递企业上述包装减量行为进行整理。
其中提到,在「不再二次包装」方面,顺丰速运和苏宁易购的物流表现最为优异,接近100%;京东物流也以入仓优惠政策,激励上游品牌商企业推行直发包装、减少二次包装;在采用瘦身胶带方面,顺丰速运、申通快递和苏宁易购物流实现瘦身胶带近百分百覆盖。
在填充物减量方面,包括京东、顺丰、韵达在内的7家企业,有提供充气型缓冲物或已减少快递填充物使用。如顺丰速运在其官网公开充气袋等缓冲物的详细尺寸及收费标准信息;韵达速递在内部发布填充物管控文件,对充气型缓冲物提出适用要求。
在新技术新材料方面,快递公司主要采用研发环保包装材料、开发新型包装容器、建立智能打包系统三种方式。如顺丰速运与供应商联合开发绿色可降解胶带、纸浆模塑缓冲材等环保材料;京东物流通过智能打包系统解决方案,根据商品的规格尺寸定制,减少纸箱、缓冲物等包装耗材的使用。
6. 解决包装问题在于观念的转变
快递企业曾对循环包装的推广抱以厚望。京东曾提出,预计到2020年,京东将减少供应链中一次性包装纸箱使用量100亿个。但直到2022年也仅完成了2.2亿个。
7. 德国经验值得借鉴
逆循环回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仍然是个新话题。但欧洲国家及日美等发达国家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以德国为例,其在包装回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1991年德国出台了《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法规。在后来的三十年里,德国包装废弃物的法律不断得到完善,这些法律的出发点主要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包装的生产厂家以及相关利益方需要为包装的后续回收负责。
为此,95家德国包装生产商、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垃圾回收部门等相关利益方,在1990年联合成立了一个非政府组织绿点,绿点接受企业的委托,对垃圾进行回收分类,在送到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
包装生产企业需要向绿点缴纳回收费用,费用按照企业的生产量以及包装回收难度而定,消费者则被要求将这些绿点包装放入特定的垃圾桶。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包装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还促使包装生产商在包装设计时就考虑回收问题。
促使包装生产商与消费者参与循环回收,是德国制定的多项规定。如法律规定包装生产商需要达到一定的回收率,而消费者则被要求按照所扔的垃圾按量按类付费,同时德国对一些包装采取押金回收制,这也促使消费者主动回收包装。
8. 「双碳」目标或将加速包装循环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毛达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是解决快递垃圾的重要办法,可以促使企业有所行动。「从双碳目标来讲,对各行各业是有总量控制的,包括交通运输行业。碳总量控制光靠种树吸收是不可能的,所以快递垃圾不可能无限增加。双碳目标最后一定会倒逼到消费领域,进行一些合理消费的控制,或者倒逼企业提升技术,在保持服务和产品不减少的情况下,碳排放和资源消耗不增加。」
赵洁玉也认为,双碳目标是促进个人消费者积极参与循环包装的办法。她表示,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后,碳市场不断开发新模式来推进碳资产管理,如「碳普惠」。这使得循环包装带来减碳效果,可以激励消费者参与包装循环,「消费者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箱,本身就会减少瓦楞纸箱(7.1吨CO2e/吨)和透明胶带(2.77吨CO2e/吨),会产生减碳量。如果有权威可循环快递包装箱碳普惠项目方法进行减碳量核算,将消费者减碳量与碳积分和碳金融进行融合,对于推进快递包装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8月阿里巴巴正式发布「88碳账户」。这是国内第一个多场景、覆盖超10亿人的消费者碳账户体系,其中就规定用户在菜鸟驿站进行快递纸箱回收可以获得碳积分。碳账户的积分在未来或许还能交易,这进一步增加了碳账户促进用户回收快递行为的可能性。
来源:YOUNG财经 漾财经